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5:57 点击次数:164
我们在初学草书时,并不适合从张旭、怀素的作品开始,这是因为他们的字以狂草为主,笔法丰富、字形多变,很难驾驭。因此,从行草书开始,打好基础后再去练狂草,才能事半功倍。米芾认为,如果想继承晋唐正宗的笔法,尤其是学到“二王”草法,应从孙过庭入门。
图片
他说:“凡唐草得二王法,无出其右”,孙过庭传世作品极少,《书谱》虽然经典,但存在“一字万同”“闾阎之气”等弊病,即笔法单调、气韵俗燥;《遗教》现藏于日本且真伪难辨。与它们相比,《草书千字文》水平更高、真实性可靠且更耐学。
图片
市面上可见的孙过庭《草书千字文》有两版,墨迹版为伪作,而刻本则为真。乾隆即位之初,原作被收进内府,乾隆深爱之,命人将它摹刻上石并拓印,还收录到石渠宝笈中。后来,原作毁于宫内失火,拓本则保留了下来,至今藏于故宫。
图片
这部《草书千字文》堪为笔法“启蒙教科书”,字字不重复,笔笔见法度。时人称赞:“背羲献而无失,有唐第一妙腕也。”此作起笔果断,多数横画、竖画以露锋直入,锋芒毕露却不尖薄,笔锋入纸后迅速转为中锋行笔,中段饱满浑厚,转折处提按分明,既保留了王羲之内擫笔法的含蓄,又注入唐代书法对“骨力”的追求。
图片
这种起笔露锋、行笔中锋、收笔内敛的三段式笔法,成为后世草法的标准范式。通过牵丝映带实现字间关联,笔势呼应形成气脉贯通。虽简省笔画却不失辨识度,通过笔尖压力的变化,营造轻重疾徐的节奏。
图片
结字欹侧取势,单字结构险中求稳,改变偏旁部首的比例关系制造欹侧感,通过笔画长短、粗细调节重心,展现了极强的结构把控能力。密处紧实、疏处空灵的布局制造视觉张力,避免单调。
图片
张怀瓘《书断》评其书“章二王,工于用笔,俊拔刚断,尚异好奇”;明代项穆将其列为“中和”书风的代表。《草书千字文》是“今草入门”的必修范本,在于其精准把握了草书规范,将二王笔法继承且不失严谨性,如清代王澍所言:“过庭草书,无一笔不从右军来,却无一笔似右军,此所谓脱胎换骨也。”。
图片
如果我们能把此作临摹通透,把其中蕴含的笔法、结字技巧领悟,草书便能入古人门庭,再去学习二王旭素等人法帖会更加得心应手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古代战场,是拿长矛列方阵的厉害,还是弓箭排散阵的更危险?
下一篇:没有了